在刚刚结束的全国青少年击剑锦标赛U12组别比赛中,一位身材瘦高、眼神专注的小选手吸引了全场目光,他以灵活的步法、凌厉的进攻和超出年龄的沉着,一路过关斩将,最终摘得花剑个人赛金牌,他就是来自江苏的11岁小将姜鑫瑞。
“每次比赛都让我更加自信,”赛后姜鑫瑞擦拭着额头的汗水,眼神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,“但站在剑道上,我只能靠自己。”
初识击剑:从好奇到热爱
姜鑫瑞与击剑的缘分始于四年前,当时7岁的他在电视上观看了一场国际击剑比赛,那些身着白色击剑服、手持长剑的运动员令他着迷。“那些运动员好像现代的骑士,太酷了!”回忆起最初的情景,姜鑫瑞仍然兴奋不已。
在父母的鼓励下,他开始了击剑启蒙训练,起初,繁重的基本功练习让这个活泼好动的男孩感到枯燥乏味,每天重复的步伐训练、成千上万次的刺靶练习,让不少同期开始学习的孩子陆续放弃了训练,但姜鑫瑞却坚持了下来。
“我喜欢击剑带来的挑战,”姜鑫瑞说,“每次学会一个新动作,每次在实战中成功运用一个战术,都让我特别有成就感。”这种从挑战中获得的快乐,成为他坚持训练的动力源泉。
赛场成长:挫折中积累经验
姜鑫瑞的击剑之路并非一帆风顺,他清楚地记得自己第一次参加正式比赛的情景——那时他学习击剑刚满一年,在首轮比赛中就以2:5的比分惨败。
“我当时完全懵了,大脑一片空白,之前练的技术全都忘了,”姜鑫瑞回忆道,“下场后我哭了,觉得自己特别差劲。”
这次失败并没有击垮他,反而激发了他的斗志,在教练的指导下,姜鑫瑞开始系统分析自己的比赛录像,研究对手的特点,加强心理素质训练,每天放学后,他都会准时出现在击剑馆,完成学校作业后立刻投入训练,周末更是全天候训练。
辛勤的付出逐渐结出硕果,在接下来的几场比赛中,姜鑫瑞的成绩稳步提升,从最初的一轮游,到后来能够进入前十六、前八,再到站上领奖台,每一步都见证着他的成长。
“比赛是最好的老师,”姜鑫瑞的教练李指导表示,“鑫瑞的进步得益于他善于从每场比赛中学习总结,无论是赢是输,他都能找到自己需要改进的地方,这种反思能力在年轻选手中是很难得的。”
独特风格:技术与智慧并重
观看姜鑫瑞的比赛,行家们不难发现他的技术特点:步伐灵活多变,攻击时机把握准确,防守反击果断犀利,更令人惊讶的是,他在比赛中展现出的战术意识和临场应变能力,远远超出了同龄选手的水平。
“击剑不只是体力和技术的比拼,更是智慧的较量,”姜鑫瑞说得头头是道,“每次交手前,我都会观察对手的习惯动作和战术偏好,然后制定相应的策略。”
在本次锦标赛的半决赛中,姜鑫瑞遭遇了一位身高臂长的对手,前期比赛中,这位对手凭借距离控制能力,连续淘汰了多名实力强劲的小选手,面对不利局面,姜鑫瑞及时调整战术,采用快速近身攻击的策略,打破了对手的距离优势,最终以一剑优势险胜。
“那场比赛太艰难了,”姜鑫瑞回忆道,“但我始终相信自己能够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,场上只能靠自己,没有人能帮你做决定。”
平衡之道:学业与训练两不误
作为一名小学六年级学生,姜鑫瑞面临着学业和训练的双重压力,但他不仅击剑成绩出色,学习成绩在班级中也名列前茅。
“时间管理是关键,”姜鑫瑞分享了他的经验,“训练时全心投入,学习时专心致志,提高效率就能兼顾两方面。”
姜鑫瑞的父母也非常支持儿子的选择,但从不放松对他的学业要求。“我们告诉他,要想在击剑道路上走得更远,文化素养和思维能力同样重要,”姜鑫瑞的父亲表示,“很高兴看到他能平衡好两者关系。”
这种平衡的能力也让姜鑫瑞在剑道上受益。“学习培养了我的思考能力和专注力,这些在比赛中同样重要,”姜鑫瑞说,“解数学题和破解对手的战术有相似之处,都需要逻辑分析和创造性思维。”
心理素质:场上只能靠自己
击剑是一项个人性极强的运动,选手独自站在剑道上,所有决策和行动都必须独立完成,这种特性对运动员的心理素质提出了极高要求。
“刚开始比赛时,我特别紧张,总是回头看教练,希望得到指导,”姜鑫瑞坦言,“后来我明白,在场上只能靠自己,必须学会独立思考和决断。”
为了提升心理素质,姜鑫瑞在教练的建议下开始进行专门的心理训练,包括模拟比赛压力情境、学习呼吸调节技巧、可视化训练等,他还养成了赛前冥想几分钟的习惯,帮助自己平静心情,集中注意力。
这些训练在关键比赛中发挥了重要作用,在本次锦标赛的决赛中,姜鑫瑞在4:4平的关键时刻,顶住压力,以一记漂亮的进攻得分锁定胜局。
“那一刻,整个世界都安静了,我只听到自己的心跳声和呼吸声,”描述那决定胜负的一剑时,姜鑫瑞说,“我没有多想,只是按照直觉和训练形成的肌肉记忆做出了动作,这就是击剑的魅力所在。”
梦想与现实同行
夺得全国冠军后,姜鑫瑞并没有沾沾自喜。“这只是一个起点,”他清醒地认识到,“我还有太多需要提高的地方,技术和经验都与优秀青少年选手有很大差距。”
当被问及未来目标时,姜鑫瑞眼中闪烁着憧憬的光芒:“我的梦想是代表中国参加奥运会,但眼下最重要的是打好基础,一步一个脚印地进步。”

姜鑫瑞将参加更高年龄组的比赛,与更强对手交锋积累经验,他还计划加强体能训练,提高力量和耐力水平。
“击剑教会我的不仅是技术,更是面对挑战的勇气和独立思考的能力,”姜鑫瑞说,“这些品质将帮助我不仅在剑道上,也在人生道路上走得更远。”
榜样力量:影响更多年轻人
姜鑫瑞的成功已经开始影响他周围的年轻人,在他的带动下,所在击剑俱乐部的训练氛围更加浓厚,不少小学员视他为榜样。

“看到鑫瑞哥哥比赛的样子,我也想要更加努力训练,”一位8岁的小学员说,“他经常在训练后留下来帮助我们纠正动作,分享比赛经验。”
教练李指导认为,姜鑫瑞的价值不仅在于他取得的成绩,更在于他展现出的体育精神和人格品质:“鑫瑞踏实刻苦,尊重对手,胜不骄败不馁,这些品质比金牌更加珍贵。”
随着击剑运动在中国日益普及,越来越多年轻人开始接触这项被称为“格斗中的芭蕾”的运动,像姜鑫瑞这样的年轻选手的成功,无疑将为击剑运动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。
“我希望更多小朋友能够了解并喜欢上击剑,”姜鑫瑞说,“这项运动不仅能锻炼身体,更能培养人的意志品质和独立思考能力。”
夜幕降临,击剑馆里的灯光依然明亮,姜鑫瑞结束了一天的学习和训练,仔细擦拭保养着自己的剑具,这不仅是每天训练结束的仪式,更是对这项运动的尊重和热爱。
明天,他又将拿起剑,继续追逐自己的梦想,在那条只有14米长的剑道上,他将继续依靠自己的智慧和勇气,迎接一个又一个挑战,因为正如他所说:“场上只能靠自己”——这句话不仅适用于击剑,或许也是人生的一条真理。








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