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刚刚结束的全国青少年击剑锦标赛U14组别比赛中,一位名叫姜鑫瑞的少年选手引起了广泛关注,这位年仅13岁的击剑小将,在强手如林的赛场上脱颖而出,一举夺得花剑个人赛银牌,面对镜头,他从容自信地说道:“比赛让我更加自信,而站在剑道上,你只能依靠自己。”
姜鑫瑞与击剑的结缘始于四年前的一次校园体验活动,当时年仅9岁的他第一次拿起剑,便被这项运动深深吸引。“我喜欢击剑服,感觉特别帅气,”姜鑫瑞回忆道,“但真正开始训练后,我才明白这项运动远不止外表看起来那么简单。”

训练之初,姜鑫瑞并没有展现出过人天赋,他的教练刘志刚告诉记者:“鑫瑞刚开始时身体条件并不突出,但他有一样很多孩子没有的品质——极强的专注力和自我驱动力,每次训练结束后,他总会自己加练半小时,反复琢磨技术动作。”
这种自律精神在如今的青少年中实属难得,姜鑫瑞的父母表示,他们从未强迫孩子训练,一切都是出于他自身对击剑的热爱。“有时候我们看到他很辛苦,劝他休息,他反而会说服我们让他再多练一会儿。”姜鑫瑞的父亲欣慰地说。
经过系统训练,姜鑫瑞的技术水平迅速提升,去年,他首次参加省级比赛便闯入八强,这次全国锦标赛更是他职业生涯的重大突破,在比赛中,他先后战胜了多位种子选手,最终在决赛中以一剑之差屈居亚军。
“每一场比赛都是一次学习的机会,”姜鑫瑞在赛后采访时表示,“赢球让我自信,输球让我看到不足,最重要的是,我学会了在压力下保持冷静。”
击剑运动素有“物理象棋”之称,不仅要求运动员具备出色的身体素质,更需要极强的心理素质和战术思维,姜鑫瑞的教练指出,这正是他最大的优势所在:“鑫瑞在场上总是能够保持头脑清醒,即使落后也能按照自己的节奏比赛,不会慌乱,这种心理素质对于这个年龄的选手来说非常难得。”
对于“场上只能靠自己”的理解,姜鑫瑞有着超越年龄的深刻认识。“击剑是个人项目,站在剑道上,没有人能帮你做决定,你必须自己判断对手的意图,自己决定如何应对,这种独立性不仅体现在比赛中,也影响着我的日常生活。”
击剑运动给姜鑫瑞带来的变化是全面的,他的母亲告诉记者,练习击剑后,孩子不仅身体素质明显提高,学习成绩也有进步。“击剑训练了他的专注力和时间管理能力,他知道如何合理安排时间,既能保证训练,又不耽误学习。”
姜鑫瑞每周训练五次,每次两小时,周末还会增加体能训练,尽管日程紧张,他仍然保持着优异的学习成绩,在他看来,击剑和学习是相辅相成的:“击剑需要策略思考,这帮助我更好地理解数学问题;而学习中的逻辑思维也能应用到击剑战术中。”
姜鑫瑞希望能够在国际赛场上展现中国青少年击剑选手的风采。“我的梦想是有一天能够代表国家参加奥运会,”他眼神坚定地说,“我知道这条路很长,需要付出更多努力,但我已经准备好了。”
体育专家认为,姜鑫瑞的成长经历为青少年体育培养提供了宝贵经验,重视兴趣引导、培养独立自主能力、平衡体育与学业,这些都是培养优秀青少年运动员的关键要素。

随着击剑运动在中国日益普及,越来越多像姜鑫瑞这样的青少年开始接触这项运动,据统计,过去五年间,中国注册青少年击剑运动员人数增长了近三倍,击剑俱乐部在全国各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。
姜鑫瑞的故事不仅仅是一个体育成功案例,更是一段关于成长、自信和自立的叙事,在他的身上,我们看到了体育如何塑造青少年的品格,如何教会他们在面对挑战时依靠自己的力量前行。
“我希望更多同龄人能够找到自己热爱的运动,”姜鑫瑞说,“不一定非是击剑,任何运动都能教会你很多东西,重要的是,通过运动,你能够发现自己的潜力,变得更加自信和坚强。”
这位击剑小明星的旅程才刚刚开始,他的故事提醒我们,体育的真正价值远超越奖牌和成绩,在于培养能够面对人生各种挑战的品格和能力,在剑道上学到的东西,将会伴随这些年轻人走向更广阔的人生舞台。














